ENGLISH
 
简体中文
 
                 
 
  新闻类别
行业动态
预警分析
案件应对
预警工作
展会信息
行业新闻
企业新闻
 
 
行业动态
欧盟态度明确,碳关税真的要来了吗?
  • 作者:   来源:江苏汉光甜味剂有限公司    时间:2021/3/22    点击:478

今年两会,“碳中和”成为热点话题。在不少人对于这个概念还不是特别清楚的时候,欧盟已经开始动了!

近日,欧洲议会投票通过设立“碳边界调节机制”的决议。而“碳边界调节机制”通俗的来理解就是“碳关税”,就是指在实施国内碳定价体系的基础上,要求进口或出口的高碳产品缴纳或退还相应的税或碳配额。

据介绍,推行碳关税主要理由是减少碳泄漏,维护境内企业的竞争力。碳关税的概念由来已久,在不同国家被多次提及,但是并未付诸实施。欧盟的最新进展再次引起大家对碳关税的关注。这一次,碳关税真的来了吗?

由来已久

在国际气候谈判启动之初,碳关税就已经开始讨论。这个概念被提及之初,争议就一直伴随左右。而反对声音最响亮的,无疑是一旦实行了“碳关税”,那么比如欧美一些对碳排放有严格要求的国家很可能以此为借口实行变相的贸易保护主义。当然,也有支持者认为碳关税可以有效减少碳泄露(碳泄漏是指在执行严格气候政策国家之外,其他国家碳排放增加的现象,主要的泄漏渠道是碳密集行业将产业和排放向气候政策宽松的国家和地区转移,从而抵消了严格气候政策的减排效果)的风险。

双方各执一词,争执不下。因此直到今天,具体措施依然是“云里雾里”。

十多年间,欧盟一直致力于“碳关税”相关政策的研究。如今,讨论从非正式的提议变成了正式文件。在新上任的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的推动下,欧盟委员会2019年末发布的绿色新政中,“碳边界调节机制”被列入核心内容,要求对特定行业设立,设计将遵循WTO规则。

随后,欧盟在20203月发布了初期影响评估报告并公开征求意见。在经过一系列反馈后,20213月,欧洲议会举行的大会通过了设立“碳边界调节机制”的决议,尽管决议没有强制性的法律效力,但被视为迈入立法程序的重要一步。此外,据悉欧盟委员会计划将在2021年的6月公布提案细则。

201912

欧盟绿色新政计划提出

20203

欧盟委员会提交影响评估报告

20207~10

公开征求意见

20209

欧盟委员会主席宣布

将其纳入2021年立法提案

20211

欧盟委员会计划

将在20216月公布提案细则

20213

欧洲议会投票通过设立决议

仍在讨论

关于“碳关税”如何征收,具体形式、覆盖范围以及收益使用等都在讨论中。

在“碳边界调节机制”初期评估报告中提到了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

一是对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进口产品的生产商将需要为其产品的排放支付费用;

二是对终端用户征税:同一产品,本地生产和进口同时征收碳税;

三是将欧盟碳市场的覆盖范围扩大,要求来自没有减排政策国家的进口产品购买碳配额。

关于行业的覆盖范围,欧盟委员会的贸易保护主任提到,首批纳入的行业可能包括钢铁和水泥——两者的碳泄漏比较严重。但是欧盟内部的高碳行业也对此表示了疑虑,担心“碳边界调节机制”的实施让其中已经被欧盟碳市场覆盖的行业失去免费配额,导致这些行业失去竞争优势,并对欧盟能否合理计算产品碳强度以及碳排放基准设定表示了关注。

据欧盟的估算,“碳边界调节机制”的实施将带来每年50亿-140亿欧元的收入,如何使用这笔收入成为焦点。

WTO方面?

即便细则已经确定,“碳边界调节机制”获得通过所需时间依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尽管欧盟明确在20216月将提出实施提案,不过实施方式依然需要在欧盟议会获得绝大多支持才能通过,这都需要时间。

此外,WTO下的《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中的补贴法禁止任何形式的补贴,同时允许对成员经济体采取的补贴提起诉讼。“碳边界调节机制”如果用在出口产品上,且补贴超过该产品在本地区销售的成本,则将被视为不当的出口补贴而被禁止。这些讨论都需要“碳边界调节机制”在机制设计上进行考虑,否则将可能引起国际贸易争端。

未雨绸缪

中国是欧盟与美国进口产品的主要生产国,“碳边界调节机制”的实施对中欧和中美贸易所带来的影响不可忽视。随着欧盟稳步推进立法进程,尽管最终实施仍有不确定性,但是绿色国际贸易壁垒可能成为长期趋势,因此中国也应提前做好应对之策。

“碳边界调节机制”对中国的影响或将远小于其他发展中国家。这是因为中国钢铁、水泥、玻璃等高耗能商品的产业链相对完善,世界工厂的地位难以替代。因此,中国或许可以抓住此次契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展开低碳竞赛,进一步扩大与欧盟的贸易份额,促进经济发展。此外,从某种程度上,“碳边界调节机制”能够降低高耗能、高排放商品的生产,倒逼外贸企业进行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有助于减排以及碳中和的实现。

随着国家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气候目标的提出,中国很多企业也纷纷响应并提出了碳中和的战略,开始制定和选择合适的减排路径来实现低碳发展,同时也可以为“碳边界调节机制”的到来做好准备。通过对企业碳排放数据进行监测和核算,采取减排行动和技术改造,降低产品的能耗与排放,在面对类似的贸易壁垒时,不因碳排放因素而影响其在海外市场的发展。

未雨绸缪,才能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