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简体中文
 
                 
 
  新闻类别
行业动态
预警分析
案件应对
预警工作
展会信息
行业新闻
企业新闻
 
 
行业动态
四载轮替今又是,中美经贸可先知?
  • 作者:   来源:江苏汉光甜味剂有限公司    时间:2020/11/3    点击:615

在中美贸易战胶着的状态下,此次美国大选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和拜登从个人风格到政策着力点都有着明显的差别,这对于中美经贸关系的焦点移动和角力方式,将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中美经贸关系走向,不是某一个政党或是某一个总统决定的方向。

如果特朗普连任,过去四年的具有冷战感的对华策略将会彻底成型。

对于中美问题,一定要从两个方面保持清醒认识——不可高估和不可低估:不能高估中美之间经济互补的重要性,不能低估美国打冷战的决心和行动力。

美国一些势力塑造了一个虚妄错误的中国叙事,制造超级中国威胁论,这是没道理的。

中美关系的起点是“利益线索”,至今,两国的经贸关系仍然是中美关系最紧密的纽带。

在近期举办的第15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上,对于“美国大选结果对中美经贸关系走向的影响”,专家学者一致认为,美国两党在遏制中国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个超强的共识,有高度的一致。因此,不论是特朗普还是拜登当选,中美关系的这种紧张局面是不会发生显著变化的。

竞争合作态势仍将继续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驻爱尔兰共和国前大使岳晓勇表示,对华的经贸战并不是特朗普开始的。在奥巴马任总统时期,对华关系朝全面竞争和强力规范制约的方向就已确定。奥巴马政府启动对中国的“战略转向”,特朗普时期把中国定位为战略竞争者,对华出台大国竞争战略,确定为“竞争合作”关系。可见未来美对华强硬和竞争趋紧会继续,两党策略和重点可能会有所不同,本质不会有变化。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教授,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席主席,中诚信集团董事长毛振华说:中美经贸关系是严峻的,美国社会主流精英的看法是‘美国和中国虽然经济互补,但仍可找到替代品,只是需要花一些成本。美国已经借疫情进行了与中国脱钩的压力测试,现在看来美国愿意付出这个成本。这一看法也包括追求经济利益的主体——美国的大跨国公司。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刁大明教授认为:美国对华经贸施压并不是短期、偶发的做法,而是长期的、有规划的、有战略感的做法。所以,对于中美经贸关系走向,要认识到这是美国国内阶级矛盾、族裔矛盾、党争激烈,全球化进程中美国发展面临的困境所决定的,不是单独某一个政党或是某一个总统的方向。

两位候选人对华政策并不同

在中美关系上,特朗普和拜登对于中国的看法是不同的。

特朗普把美国国内问题归结于外部,尤其认为是由中国引起的;拜登认为美国的未来不取决于美中关系,而取决于美国自己做得更好,如果美国做的更好,美国就可以应对来自中国的威胁。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刁大明认为,基于此,特朗普和拜登的对华政策是不同的。拜登在经贸政策上倾向以规则主导者身份参与重建亚太、跨大西洋的自由贸易架构;将在国有企业待遇、产能过剩、政府补贴与采购、知识产权等议题上发难,指责中国“国家资本主义”;不会推动“全面脱钩”,但会在高科技领域采取“小院高墙”策略阻止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发展;继续将通过重构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逐渐减少对中国依赖,强化美国的竞争力与领导力。

专家也认为,若特朗普当选,会使他认为过去一段时间的对华政策是对的,会与中国进一步开展对抗性的大国博弈,进行全领域脱钩,以遏制中国。特朗普在经济上会继续设置贸易壁垒,坚持对华贸易战;坚持执行第一阶段协议,并在适当时机要求展开第二阶段协议谈判;更加强调对中国的技术封锁,不断增加实体清单。

拜登属于传统政治精英,传统政治派,他会更加关注他的盟国,跟打冷战的思路一样,强调通过国际机制和联盟来促进美国世界领导作用。

中国应利用这一时间窗口

中美经贸关系中,寻找发展或缓和的机会,从长期来看是有利于中国的。一是因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还是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现在正是我们发展的繁荣期。二是因为中国的发展是快于美国的,中美竞争中的时间窗口是我国成功的关键。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教授,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席主席,中诚信集团董事长毛振华说:特朗普以制造危机的方式处理中美关系,他的对华政策是短期、疯狂的,而拜登会形成更系统的对华政策调整态势,短期来讲拜登的政策不会那么极端,而且拜登不大可能会尽力捍卫特朗普政府的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因为他没必要去捍卫对手的遗产。

所以在短期来讲,如果拜登当选,对我们在时间窗口中寻找一些机会是有帮助的。而与特朗普相比,拜登上任之后的可预测性更强,并且态度会相对平缓,这对于我们缓和中美经贸关系也是有利的。

对于特朗普来说,即便没有连任,到明年新总统上台之前还有80天左右,特朗普出于家族企业利益的考虑,对华经贸政策可能会转向稳定。

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主任陈琪说:“特朗普有可能会制造一些新的遗产,这个新的不是继续原来强化的中美经贸的对抗方向,有可能会往回收,也就是他要为自己以后着想,要在中美关系当中有点个人做生意的空间。

若拜登当选,中美双边经贸谈判会按照新的议题结构和维度进行,但并不意味着中美在经贸议题上的矛盾和压力会减小,可能会在新的战场展开。

对特朗普来说,在任期内,虽然开展了大规模的对华经贸战,但是在实际上并没有产生预期效果。有关数据表明,自中美贸易战发生后,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有时不减反增,而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则在出现增长态势。如果特朗普连任与否,他都会进一步对华施压,敲定所谓对华竞争的遗产。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刁大明表示,对于中国来讲,我们要做的就是利用好这个时间窗口,进一步夯实中美关系,要寻找一个新的平衡点或新的执行点,让中美关系稳定到一个新的平台上去。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倪峰认为,对于中美关系来说,中国还是要以稳定、合作为导向,应该合作的地方要合作。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驻爱尔兰共和国前大使岳晓勇大使表示,希望美国能正确看待中国的发展,正确看待整个发展中和新兴发展国家在世界格局变化中的积极作用,使中美关系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也使国际社会能够有一个更加稳定的环境。